
白血球過低怎麼辦?要吃什麼?很多人擔心這是癌症或白血病徵兆,其實不一定!當免疫力下降,飲食調整是最重要的第一步。那麼,白血球過低要吃什麼才能幫助恢復?哪些食物不能吃?本文由《豐傑生醫》營養師整理完整指南:增加白血球的7大營養食物、6大飲食禁忌,以及6大改善方法,幫助你安心面對檢查報告。
一、白血球正常值是多少?白血球過低10大成因
白血球數量檢測,通常是全血細胞(CBC)檢測的一環,白血球數的檢測稱為 WBC(White Blood Cell)。根據《台灣癌症防治網》指出,白血球數量的正常值是 4000 ~ 10000(ul);不過,《美國國家醫學圖書館》指出,臨床上的風險主要取決於「絕對嗜中性白血球計數 ANC」。ANC <1,500/μL 為中性球低下;500–1,000 為中度,<500 為重度,且持續時間越久風險越高
許多人一聽到「白血球過低」,第一直覺就是跟癌症、化療有關,但這個觀念並不全面。營養師表示,癌症確實是其中一個可能的原因,但白血球低下還可能受到以下10大原因的影響。以下介紹常見導致白血球低下原因1,2,3:
服用抗精神病藥
可能會對骨髓造血功能產生影響,從而導致白血球數量下降。服用甲狀腺功能亢進的藥物
有時會對免疫系統產生負面影響,從而降低白血球數量。感冒生病
病毒或細菌感染而造成的白血球低下,常見如感冒、流感、愛滋病毒、打疫苗、登革熱病毒、立克次體、肺結核桿菌等,一般感冒、打疫苗通常約一週就會自行恢復。營養不良
葉酸、維生素B12、蛋白質等營養素攝取不足。罹患血癌
癌症發生在骨髓中,導致「嗜中性球」生成減少。自體免疫疾病
如紅斑性狼瘡、類風溼性關節炎等自體免疫疾病。癌症治療
使用化療、放療時,也會伴隨白血球數下降的副作用。脾臟腫大
常見脾臟腫大的原因例如肝硬化、酒精性肝炎、B、C型肝炎。淋巴球偏低原因
可能有免疫缺乏疾病、再生不良性貧血等問題。骨髓的問題
骨髓會製造血球,當骨髓功能出問題,就會生產出不成熟的血球,引發如白血病、急性骨髓纖維化症、再生不良性貧血等。
另外,因為激烈運動或沐浴、壓力、飯後等原因,也可能出現「短暫白血球過低」的現象,但通常屬於短暫現象,過一陣子的複檢結果通常會回到正常值 4000~10000ul,且其他的檢查也沒有異常時,就不須過度擔心,若疑慮可再持續追蹤。

二、白血球偏低會怎樣?感染風險與急症警訊
《美國國家醫學圖書館》指出,白血球偏低代表免疫力下降,最直接的影響就是感染風險大幅上升。特別是當絕對嗜中性白血球(ANC)數量降到 1000 以下,細菌或真菌感染都可能快速惡化。更嚴重時,連口腔、皮膚、腸道裡原本「正常存在」的細菌,也可能引發重症,若未妥善處理,可能進展為肺炎、菌血症/敗血症、侵襲性真菌感染1。
需要特別注意的是,《Cleveland診所》提醒,白血球偏低的人常常沒有明顯症狀,但一旦出現發燒(38℃ 以上),就要高度懷疑感染並立即就醫。臨床上甚至把「發燒+白血球偏低」視為醫療急症2。
那麼,要怎麼判斷是不是正在感染呢?下面幫大家整理「白血球過低常見的 10 大症狀」。
三、白血球過低常見症狀?注意10大感染警訊!
《高醫醫訊》指出,白血球偏低(低於4000ul)通常不會有明顯的症狀,多半是發生感染時,才會出現感染的相關症狀;但此時免疫系統可能已無法正常運作,即使是很小的感染也可能引起嚴重的感染。當白血球過低時容易造成感染,通常包括以下症狀1:
- 疲倦
- 發燒(耳溫超過攝氏38度)
- 有發冷或寒顫現象
- 喉嚨痛、咳嗽、流鼻水
- 口腔潰瘍
- 呼吸急促
- 小便有灼熱感
- 排稀便4次以上
- 肛門有紅腫、疼痛或灼熱感
- 皮膚或注射部位有紅腫、疼痛或灼熱感
營養師小提醒,若出現以上任一症狀,建議立即到急診就醫(而非一般診所),以確保感染能即時被控制。

三、白血球過低要吃什麼?7大營養食物清單
白血球過低的原因很多,包含特定營養素不足、白血球減少症、癌症化療等狀況,營養師依據製造白血球所需的營養素,整理出白血球過低時,可以吃的7大食物與營養素:
優質蛋白質
《桃園醫院》指出,對於要準備進行化療的患者,補充優質蛋白質相當重要。優質蛋白質為吸收率高,且較不會造成負擔的蛋白質,食物來源包括魚類、雞蛋、家禽、牛肉、牛奶、希臘優格和豆類。橄欖油
根據《食物》4期刊指出,地中海飲食中補充橄欖油,有助於降低白血球減少症41%的發生率,尤其是能夠降低「嚴重白血球減少症」69%的發生率。堅果
研究發現4,適時補充堅果,有助降低53%的白血球減少症發生,特別是降低了嚴重的白血球減少症82%的發生率。維生素B12食物
《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》指出,維生素B12有助於紅血球的形成,並增進神經系統的健康。維生素B12食物可透過紫菜、文蛤、豬肝等食物,或是保健食品補充。葉酸食物(維生素B9食物)
葉酸有助於紅血球的形成,富含葉酸食物來源包括綠葉蔬菜、水果、全穀類、豆類、豆科食物等。富含鐵質的食物
根據《Baltimore》5期刊的研究,除了「嗜中性白血球減少症」外,「缺礦物質貧血」和「自體免疫疾病」也是造成白血球減少症的主要原因之一,如果是礦物質貧血患者,可以多補充豬血、鴨血、豬肝、文蛤等食物的攝取。富含銅的食物
銅攝取不足也會影響健康維持,可攝取動物內臟、蝦蟹、豆類及其製品、堅果類、蕈菇類、水果乾、可可製品等食物。
若是正在進行癌症治療患者,在補充上述食物之前,請務必諮詢醫生或營養師,因為某些化療藥物,並不適合與特定些營養素一起補充。

(一)白血球偏低保健食品怎麼挑?
保健食品沒辦法直接提升白血球數值,可以適量補充葉酸、維生素B12、鐵質,銅等保健食品幫助健康維持;須注意,在補充保健食品前,建議與營養師或醫師確認為宜。
(二)白血球過低吃「深海魚類」有效嗎?科學界尚無定論
目前科學界對於深海魚類,能否提高白血球數量,尚無定論。一項2019年研究6探討了深海魚類的「多元不飽和脂肪酸」,對免疫細胞的影響。
研究人員發現,多元不飽和脂肪酸能促進某些白血球(例如嗜中性球、巨噬細胞)的功能,但同時也會阻礙其他免疫細胞的活化。
因此,目前科學界對於深海魚類,是否能提高白血球數量的問題,尚未達成共識。
四、白血球過低不能吃什麼?6大飲食禁忌
若有白血球過低狀況,營養師也呼籲,應避免以下6大飲食禁忌,以降低感染風險7:
生食
生菜、生蛋、生魚片、優酪乳、 優格、養樂多等酵母菌類製品。發黴或過期的食物
因含有細菌或黴菌,容易對身體的免疫系統造成負擔,增加感染風險。未高溫消毒的食物
包括果汁、蔬菜汁、啤酒、蜂蜜;鮮奶、飲料應選擇保久乳或鋁箔包裝。食物不當保存
未吃完的食物應於2小時內冷藏,食用前需再烹煮處理,並在24小時內食用完畢。未去皮的水果
建議選擇有完整果皮,且可水洗或削皮的類型;盡量不要買店家已切好的水果,因為果肉暴露在外面,容易孳生細菌。喝未煮過的水
避免喝煮未沸過的水、瓶裝水。
*營養師小叮嚀:處理食物時也要特別留意,生、熟食要分開處理,餐盤、刀叉、砧板等要避免生、熟食共用,以免食物交叉汙染,增加食物中毒的風險。

五、白血球偏低如何改善?營養師推6大方法:全面守護白血球數!
白血球偏低要改善,不能只靠飲食,還應從醫療、生活、感染防護等面向同時著手,營養師建議可從以下6大方向來改善:
白血球偏低改善方法1.找出病因並接受醫師檢查
白血球偏低可能來自藥物副作用、化療、骨髓疾病或自體免疫問題。《新英格蘭醫學期刊》指出,若是化療導致的嗜中性白血球低下,醫師會依狀況使用 G-CSF(顆粒性白血球刺激因子) 幫助白血球回升。
白血球偏低改善方法2. 避免感染,強化日常防護
《Cleveland Clinic》建議,勤洗手、避免人潮擁擠場所、出門戴口罩,並維持良好口腔清潔。如果體溫 ≥38°C,就必須立即就醫,因為這可能是「發燒性中性球低下」的警訊。
白血球偏低改善方法3. 規律睡眠與壓力管理
《Mayo Clinic》都強調,規律睡眠有助免疫細胞生成;慢性壓力則會抑制白血球功能。建議每天睡滿 7~8 小時,並透過深呼吸、冥想或運動來舒緩壓力。
白血球偏低改善方法4. 適度運動增強免疫力
《運動與健康科學期刊》研究指出,規律中等強度運動能促進白血球活性,減少感染機率。建議選擇快走、瑜伽、游泳等,不宜過度激烈,以免反而抑制免疫。
H3:白血球偏低改善方法5. 避免菸酒,守護抵抗力
《Mayo Clinic》提醒,抽菸和過量飲酒會削弱免疫功能,提高白血球不足的風險。若正在服用會影響血球生成的藥物,需與醫師討論調整。
白血球偏低改善方法6. 定期健康檢查與疫苗接種
美國疾管署CDC建議,免疫功能低下族群,應完成季節性疫苗(如流感、COVID-19),以減少重症風險。建議透過定期驗血,追蹤白血球數量變化。
*本網站內容僅供一般健康資訊參考,非醫療建議。任何診斷與治療請諮詢專業醫師*
五、白血球異常的常見QA問題
Q1.白血球低於3000/ul怎麼辦?
《高醫醫訊》指出,「白血球低於3000/ul」是白血球過低的情況,如果檢測報告的「白血球數目低於3000/ul」,建議先至「血液科」諮詢醫師,醫師通常會進一步評估,例如:進行血液檢查、詢問病史、持續時間長短來診斷。
Q2.白血球過低要看哪一科?
白血球過低通常需要到「內科」進行診斷。如果涉及到白血球數量和功能時,內科醫師通常會協助轉診至「血液科」或「血液腫瘤科」以進一步評估診斷。
Q3.白血球過低香蕉可以吃嗎?
可以,雖然吃香蕉不會直接使白血球增加。白血球過低的人被感染風險較高,飲食應維持高度的衛生標準,挑選水果應有果皮包覆者,以避免水果受到外界細菌汙染,食用前應洗淨後削皮再吃。
Q4.化療白血球過低飲食要注意什麼?
若是因為癌症接受相關化療導致白血球不足,在飲食上應選擇熱量高、高蛋白的食物;此外,為了預防感染,應避免「生食」或「半熟」的食物,如生菜沙拉、溏心蛋等。
FJ豐傑生醫【甘氨酸亞鐵】女性健康維持,病後補養好幫手
女性每月都有可能失去元氣,適度補充鐵質有助紅血球生成,調節生理機能,幫助女性健康維持!
豐傑生醫【甘氨酸亞鐵】將每日足量15毫克鐵,搭配天然維生素C(卡姆果萃取),1-2顆就能補足每日建議鐵質攝取量,且額外添加了葉酸與維生素B6、B12,是妳的絕佳夥伴!
一天一顆好安心!
點選圖片了解更多

關於豐傑生醫
始於天然,真正有感
豐傑生醫是台灣MIT品牌,由專業營養師與研發師攜手打造,致力於研發天然植萃保健與保養品。我們堅持以品質安心 | 專業安心 | 購物安心 三大承諾,用心打造每一款產品,嚴選純淨配方,屏除433項不必要的添加物,以大自然的純淨力量,讓你在面對生活的變化與挑戰時,都能以最健康、自在的狀態迎接每一天。
參考文獻
- Low white blood cell count(NHS)
- 關於甲狀腺亢進藥物治療(澄清醫院中港分院)
- Low white blood cell count and cancer(National Library of Medicine)
- Mediterranean Diet and White Blood Cell Count—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(NIH)
- Determination of etiology in patients admitted due to isolated leukopenia(NIH)
- Effects of Omega-3 Fatty Acids on Immune Cells(NIH)
- 白血球下降飲食(高雄市立大同醫院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