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高是指哪三高?「高血壓、高血糖、高血脂」三高全指南!

三高是指哪三高?「高血壓、高血糖、高血脂」三高全指南!

目錄
三高是指哪三高?「高血壓、高血糖、高血脂」三高全指南!

作者 腦科學專家/賴俊廷 博士 豐傑專家團隊編輯

「三高」,即高血壓、高血糖和高血脂這三種慢性疾病,由於三高初期無明顯症狀,是無聲的殺手,實際上卻潛藏著健康風險。讓專家來告訴你三高發生的原因與常見症狀,積極從飲食與作息著手,並定期食用能夠「降三高」的保健食品,主動預防,是未來身體健康的保障。

一、三高是什麼?為什麼說是「隱形殺手」?

三高,指的是「高血壓、高血糖和高血脂」這三種常見的慢性疾病,依據國健署2017-2020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顯示1,國人三高盛行率分別為:

  • 高血壓(27%)
  • 高血糖(11.1%)
  • 高血脂(26%)

三高彼此看似並無關聯,但其實彼此環環相扣,三者互為「共病」,對全身的血管、身體器官會互相影響,產生連鎖的負面效應。

臨床上,許多病患同時患有三高,大部分與飲食習慣不佳、缺乏運動有關,但多數人通常會等到症狀出現後,才發現血壓、血糖、膽固醇的指數偏高,因此又被稱為「隱形殺手」,想要提前預防三高,得先了解「代謝症候群(Metabolic Syndrome)」。

 

二、「代謝症候群」是三高的前身

代謝症候群是於1998年由美國國家糖尿病學會草擬,從世界盛行調查數據中發現,至少約有1/4的成年人罹患代謝症候群,如果你符合以下五項標準中的三項或更多,即可判定為代謝症候高風險族群:

  • 腹部肥胖
    男性腰圍 ≥ 90cm (35吋)、女性腰圍 ≥ 80cm (31吋)。
     
  • 血壓偏高
    收縮壓 ≥ 130mmHg 或舒張壓 ≥ 85mmHg。
     
  • 空腹血糖偏高
    空腹血糖值 ≥ 100mg/dL。
     
  • 三酸甘油酯偏高
    ≥ 150mg/dL。
     
  • 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偏低
    男性 < 40mg/dL、女性 < 50mg/dL。

上述列表所示,代謝症候群是除了「三高」外,再加上「二害」,分別是過粗的腰圍好的膽固醇不足,若想預防三高,得時刻檢查「二害」的數據是否異常,以評估自己目前的健康狀態。

為什麼說「代謝症候群是三高的前身?」

根據統計,患有代謝症候群的人,相較於一般健康人群,罹患「糖尿病」的風險高出6倍,「高血壓」的風險高出4倍,「高脂血症」的風險高出3倍,而「心臟病及腦中風」的風險則高出2倍2,因此我們才會說,想要預防三高,先檢視自己是否有代謝症候群,是很好的判斷準則。
 

三高定義是什麼?注意這些三高數值是否「超標」

下表為高血壓、高血糖和高血脂的檢測數據標準,分別列出了這些條件的正常值、臨界值以及疾病定義值,可作為檢測健康的重要指標。

 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
正常值< 120/80 mmHg

空腹血糖:

< 100 mg/dL

糖化血色素 (HbA1c):

< 5.7%

口服葡萄糖測試:

< 140 mg/dL

總膽固醇:

< 200 mg/dL

低密度脂蛋白 (LDL):

< 100 mg/dL

高密度脂蛋白 (HDL):

< 40 mg/dL(男性);< 50 mg/dL(女性)

三酸甘油脂:

< 150 mg/dL

臨界值120-139/80-89 mmHg

空腹血糖:

100–125 mg/dL

糖化血色素 (HbA1c):

5.7-6.4%

口服葡萄糖測試:

140–200 mg/dL

總膽固醇:

200-239 mg/dL

低密度脂蛋白 (LDL):

100-159 mg/dL

三酸甘油脂:

150-199 mg/dL

疾病值≥ 140/90 mmHg

空腹血糖:

> 125 mg/dL

糖化血色素 (HbA1c):

> 6.4%

口服葡萄糖測試:

> 200 mg/dL

總膽固醇:

> 240 mg/dL

低密度脂蛋白 (LDL):

> 160 mg/dL

三酸甘油脂:

> 200 mg/dL

40歲以上的民眾,可善用「國民健康署」提供的「成人預防健保服務」,提供免費每3年1次、65歲以上每年1次的健康檢查,服務項目包含身體檢查(體重、腰圍、血壓、BMI等)血液生化檢查(總膽固醇、三酸甘油脂、高低密度膽固醇)等,建議民眾善用免費資源,定期檢查。

 

三、引發三高原因有哪些?

引發三高的主因,不良的飲食習慣約佔50%、遺傳因素約佔20%,其他如心理壓力、慢性發炎等因素都有可能導致三高。且家中若有三高族群,患病機率會比一般人高。以下分別針對引發三高的病因介紹:

(一)引發高血壓的原因

  • 遺傳因素
    家族中有高血壓病史的人更可能發展成高血壓。
     
  • 年齡和性別
    隨著年齡的增長,高血壓的風險增加。男性在中年前比女性更容易患高血壓,但女性在更年期後風險增加。
     
  • 不良飲食習慣
    高鹽飲食、高脂肪和高糖飲食。
     
  • 不良的生活習慣
    如吸煙和過度飲酒,與缺乏運動習慣。
     
  • 肥胖
    體重過重或肥胖是高血壓的重要風險因素。
     
  • 其他疾病
    如腎臟疾病、糖尿病和睡眠呼吸中止等疾病。
     
  • 心理壓力
    長期壓力會導致血壓升高。
     

(二)引發高血糖的原因

  • 不健康的飲食
    高糖、高碳水化合物飲食。
     
  • 缺乏運動
    不足的身體活動會降低身體對胰島素的反應。
     
  • 肥胖
    特別是腹部肥胖 (表示過多的內臟脂肪) ,容易導致胰島素阻抗。
     
  • 遺傳和家族史
    家族中有糖尿病史的人風險較高。
     
  • 壓力和荷爾蒙變化
    壓力和某些荷爾蒙變化,如懷孕、更年期等。
     

(三)引發高血脂的原因

  • 不良的飲食
    攝取過多油脂和含反式脂肪的食物。
     
  • 遺傳和家族史
    某些人的高血脂是遺傳性的問題。
     
  • 肥胖
    體重過重會增加血脂異常的風險。
     
  • 缺乏運動
    久坐與身體活動少。
     
  • 過度飲酒
    過量飲酒會增加體內三酸甘油脂水平導致血脂異常。

 

四、認識三高症狀、三高疾病有哪些?

以下列舉三高可能引起的相關疾病統整:

三高症狀

相關疾病

高血壓

心臟疾病、腦中風、心臟衰竭、慢性腎臟病、視網膜病變、動脈瘤

高血脂

心血管疾病、周邊動脈疾病、腺炎、肝臟疾病

高血糖

第二型糖尿病、心臟病、視網膜病變、腎病變、神經病變、足部感染和潰瘍

(一)高血壓症狀與相關疾病

高血壓常見症狀

頭痛、呼吸困難、眼睛出血、面部潮紅;嚴重情況可能導致胸痛、眩暈、心悸。
 

高血壓相關疾病

  • 心臟疾病
    長期高血壓會增加心臟病風險,包括冠狀動脈疾病和心肌梗塞。
     
  • 腦中風
    高血壓是導致腦中風的主要原因之一,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中風。
     
  • 心臟衰竭
    高血壓表示心臟必需更努力工作,最終導致心力衰竭。
     
  • 慢性腎臟病
    高血壓可能損害腎臟血管,導致腎功能下降。
     
  • 視網膜病變
    長期高血壓可能損害眼中的血管,導致視力問題。
     
  • 動脈瘤
    持續的高血壓可能導致血管壁弱化,形成動脈瘤。
     

(二)高血糖症狀與相關疾病

高血糖常見症狀

經常口渴、頻尿、容易疲勞、體重減輕、視力模糊、肢體末梢感覺異常、傷口癒合緩慢等。
 

高血糖相關疾病

  • 第二型糖尿病
    長期高血糖可能導致胰島素抵抗,是2型糖尿病的主要成因。
     
  • 心血管疾病
    增加心臟病和中風的風險。
     
  • 視網膜病變
    容易導致眼球內血管受損,進而影響視力。
     
  • 腎病變
    可能損害腎臟,導致腎功能衰退。
     
  • 神經病變
    末梢血管病變產生神經損壞,可能導致感覺喪失。
     
  • 足部問題
    神經病變合併血液循環不良,可能導致足部感染和潰瘍。
     

(三)高血脂症狀與相關疾病

高血脂常見症狀

輕度高血脂通常沒有直接外顯症狀,較嚴重時會有間歇性的頭暈、易感疲勞、失眠健忘、肢體麻木、胸悶、心悸等,極少數視力受影響,上述症狀出現時,通常已經有明顯動脈硬化情況,應及早就醫。

高血脂相關疾病

  • 心血管疾病
    高血脂會增加動脈粥狀硬化的風險,這會導致血管阻塞,如冠狀動脈疾病、心肌梗塞和腦中風。
     
  • 周邊動脈疾病
    由於血管內膽固醇沉積,可能導致四肢血液循環不良。
     
  • 胰腺炎
    極高的血脂水平可能導致急性胰腺炎,與提高胰臟癌的風險。
     
  • 肝臟疾病
    容易導致肝臟脂肪沉積,導致肝功能障礙。
     

五、預防三高5大招:從飲食與作息著手

如何預防三高,以下是國健署所擬定的防制三高五大招2

  • 聰明飲食
    選擇營養均衡的食物,減少高脂、高糖及高鹽的飲食,多吃全穀類、蔬菜、水果及低脂乳品。
     
  • 規律運動
    每天至少進行30分鐘的中度至高強度運動,如快走、游泳或騎自行車,以增強心肺功能並控制體重。
     
  • 戒菸限酒
    避免吸菸並減少酒精攝取,以降低代謝症候群的風險。
     
  • 壓力管理
    透過適當的放鬆方式,如深呼吸、瑜伽、冥想及多參與家人朋友的社交活動來紓解壓力。
     
  • 定期檢查
    定期進行血壓、血糖、血脂及腰圍等健康檢查,及早發現問題並進行治療。
預防三高5大招:營養均衡的食物、規律運動、戒菸戒酒、舒緩壓力、健康檢查

六、「降三高保健品」5大推薦

以下推薦幾個有臨床實證,可以協助預防三高的保健食品

降三高保健品1:薑黃

含有活性成分的薑黃素,研究證實有健康維持的功效,並有效促進新陳代謝5,另有研究證實,薑黃能有調節生理機能的功效6
 

降三高保健品2:紅麴

含有 Monacolin K(紅麴菌素K),其功效與特定物質Statins(史他汀)相似,可幫助促進新陳代謝,有健康維持功效8
 

降三高保健品3:納豆

被譽為日本人長壽的秘方,主要是納豆中含有豐富的納豆激酶(Nattokinase),有助於促進新陳代謝,健康維持9。 
 

降三高保健品4:黑豆

黑豆含有豐富的多酚類化合物,如花青素和其他多酚類成分,有健康維持的功能。研究顯示,黑豆內含的多酚類有助於促進新陳代謝和幫助青春美麗功效10
 

降三高保健品5:牛樟芝

牛樟芝(Antrodia camphorata),台灣獨有的樟菇,傳統中醫常用於健康維持調理。其中的多醣體和三萜類,有助於促進新陳代謝11

降三高食物推薦:薑黃、紅麴、納豆、黑豆、牛樟芝

結論:指標數值已處於臨界值的中年朋友,可以從 「三低一高」 的均衡飲食 (低油、低鹽、低糖與高纖)、每天30分鐘以上的運動避免吸菸和過量飲酒適當紓壓 (透過冥想或親近大自然等方式)及定期進行健康檢查,有機會逆轉三高的問題喔!

 

關於豐傑生醫

豐傑生醫盼成為消費者信賴第一品牌。

我們想傳達給大家就是最真實且正確的保健概念,致力研究適合亞洲人的配方,選擇最自然健康的原料及天然植萃為主軸,選用最純粹的原料與配方,加上足量成分,真正做到幫助健康,讓您感受到有感、安全且專業。希望這些精心研發的產品,能由內而外守護全家人,成為消費者信賴度第一的品牌。

豐傑生醫專業團隊

參考文獻

  1.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。國民營養健康調查
  2.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。代謝症候群學習手冊
  3. Alberti KG, Zimmet PZ. Definition, diagnosis and classification of diabetes mellitus and its complications. Part 1: diagnosis and classification of diabetes mellitus provisional report of a WHO consultation. Diabet Med. 1998;15:539-553. 
  4. Saklayen MG. The global epidemic of the metabolic syndrome. Curr Hypertens Rep. 2018;20(2):12.
  5. Marton LT, et al. The effects of Curcumin on diabetes mellitus: A systematic review. Front Endocrinol (Lausanne). 2021;12:669448. 
  6. Qin S, et al. Efficacy and safety of turmeric and curcumin in lowering blood lipid levels in patients with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: a meta-analysis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Nutr J. 2017;16(1):68. 
  7. Hewlings SJ, and Kalman DS. Curcumin: A review of its effects on human health. Foods. 2017;6(10):92. 
  8. Yuan R, et al; and BPNMI Consortium. Red yeast rice preparations reduce mortality, major cardiovascular adverse events, and risk factors for metabolic syndrome: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-analysis. Front Pharmacol. 2022;13:744928. 
  9. Weng Y, et al. Nattokinase: An oral antithrombotic agent for the prevention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. Int J Mol Sci. 2017;18(3):523.
  10. Ganesan K, and Xu B. A critical review on polyphenols and health benefits of black soybeans. Nutrients. 2017; 9(5):455. 
  11. Geethangili M, and Tzeng YM. Review of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of antrodia camphorata and its bioactive compounds. Evid Based Complement Alternat Med. 2011;2011:212641.

延伸閱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