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人、小孩沒胃口?專家曝5大增加食慾的食物、方法!

老人、小孩沒胃口?專家曝5大增加食慾的食物、方法!

目錄
老人、小孩沒胃口?專家曝5大增加食慾的食物、方法!

作者 腦科學專家/賴俊廷 博士|豐傑專家團隊 編輯

你是否常遇到家中成員食慾不佳的問題?尤其是老年人可能因為服藥、慢性病、缺牙或情緒問題,而小孩則可能因感冒或飲食偏好,而不愛吃飯。在本篇文章中,專家提供了幾個刺激食慾的妙招,包含食物、作息、營養補充品等,幫助你與家人增加食慾,健康維持!

一、沒食慾的原因?專家:沒胃口、吃不下是這些因素造成

沒有食慾的原因有很多種。專家指出,常見的因素包括:身體疾病、心理壓力等。國際MJHS Health System指出,食慾不振的原因,大致分類如下:

食慾不振原因1:口腔健康

口腔一旦出現傷口,會導致進食時出現刺痛、難以吞嚥的狀況,進而造成食慾不佳。

  • 口腔潰瘍和口腔疼痛
  • 口乾舌燥
  • 吞嚥困難
     

食慾不振原因2:心裡因素

心理壓力和焦慮,會影響腦內的神經傳遞物質,導致調節食慾的化學物質失衡從而影響食慾。

  • 感覺憂鬱
  • 感覺壓力
     

食慾不振原因3:慢性病因素

慢性病會改變身體的代謝過程,導致食慾下降。而慢性感染,如腸胃道感染,會使身體消耗更多能量,並引起腸胃不適,也會影響食慾。

  • 慢性腎病
  • 慢性阻塞性肺病(COPD,包括慢性支氣管炎和肺氣腫)
  • 慢性感染
  • 心臟衰竭(心臟無力)
  • 肝硬化
     

食慾不振原因4:癌症因素

癌症及其治療(如化療和放療)會對食慾產生重大影響。癌症本身可能引起身體代謝異常、疼痛或情緒波動,而治療過程中的副作用也會導致食慾減退。

  • 頭頸部癌(如口腔癌、鼻咽癌、口咽癌、下咽癌、喉癌等)
  • 結腸癌
  • 卵巢癌
  • 胃癌
  • 胰腺癌
  • 化療藥物和類鴉片藥物等藥物
     

食慾不振原因5:其他因素

還有一些其他因素可能導致食慾不振,包括嚴重的噁心感、便秘、HIV/AIDS(愛滋病),以及嗅覺或味覺的改變等,這些因素會直接或間接影響食慾。

  • HIV/AIDS(愛滋病)
  • 嗅覺或味覺改變
  • 嚴重的噁心感
  • 便秘

像是一些生活習慣不佳問題,如缺乏運動、不規律飲食等,都可能影響食慾。 以食慾不佳的族群來說,老人和小孩尤為高風險族群,像是藥物副作用、口腔健康、生病感染等原因感到食不知味,其原因列點如下段說明。

 

二、老人沒有食慾的常見4大原因

老人家沒胃口、食慾不佳的常見原因,包括生理、心理和飲食習慣等因素。通常會相互影響,常見原因如下。

老人沒食慾原因1:藥物副作用

許多老年人有慢性病的長期用藥需求。特定藥物,如身心科藥物、降血壓藥物等,都可能會導致食慾不好。
 

老人沒食慾原因2:口腔健康問題

根據《國際臨床預防牙科雜誌》指出1,老年人的各種口腔問題,如牙齒缺失、牙痛、牙齦疾病或口腔潰瘍,會造成咀嚼和吞嚥困難,導致食慾不振。
 

老人沒食慾原因3:慢性疾病影響

《臨床護理雜誌》一項針對老年人食慾下降的研究指出2,老年人常見的慢性疾病,如腎臟病、糖尿病、心臟病、腸胃道和肝病等,都可能直接或間接地影響食慾,如糖尿病患者可能由於血糖管理不當;心臟病患者可能因為疲勞或呼吸困難,而造成食慾不佳。
 

老人沒食慾原因4:心理和情緒問題

孤獨、憂鬱和焦慮等情緒問題,在老年人中相對普遍,根據《老年人營養雜誌》研究指出3,這些問題可能導致老年人沒有胃口。

老人沒有食慾4大原因:藥物副作用、口腔健康問題、慢性疾病影響、心理和情緒問題

三、小孩沒有食慾的常見2大原因

兒童處於生長發育階段,更需要充足的營養支持,嬰幼兒胃口不佳,通常受外力因素和飲食習慣所影響,以下是常見原因:

小孩沒食慾原因1:生病或感染

孩子的抵抗力尚未發展完全,因此病毒或細菌感染,通常是小孩或寶寶沒食慾的原因。生病時,身體可能需要將能量,集中用於對抗病毒和恢復健康,而不是用於消化食物,因此會出現食慾不振的情況。
 

小孩沒食慾原因2:飲食習慣和偏好

根據《臨床營養學 Clin Nutr》一項研究指出4,隨著年齡的增長,學齡兒童開始出現對特定食物的「偏好或排斥」。特別是經常食用加工食品或高糖飲料等,可能會降低兒童對原型食物的偏好,導致營養攝取不足。

若長期感到沒胃口,無論是一般人、老人、小孩,建議及時尋求醫療建議,以積極改善沒有食慾的狀況。此外,可以選擇一些「能增加食慾」的食物,來幫助開胃並提高進食的誘因。

小孩沒有食慾2大原因:生病或感染、飲食習慣和偏好

四、營養師推薦5大增加食慾的食物

小戴營養師推薦的5大類有助於增加食慾的食物,這些食物不僅美味可口,還具備豐富的營養成分。從天然辛香料、新鮮水果和果汁、發酵乳製品,到海鮮和高營養湯品,每一類食物都有其獨特的作用。

增加食慾的食物1:天然辛香料

食物中添加適量的蔥、薑、辣椒、蒜頭等,透過刺激嗅、味覺能幫助提升食慾;但需要注意這些辛香料食物,通常屬於刺激性食物,有腸胃敏感的人,應適量食用。
 

增加食慾的食物2:新鮮的水果和果汁

酸甜味能刺激口水分泌,有助於幫助消化。如鳳梨、奇異果、番茄等新鮮水果,不僅具有酸甜味,還含有多種維生素和酵素,能幫助消化和營養補給。對於口腔或咀嚼有困難的老人,可以選擇果汁飲用。
 

增加食慾的食物3:優格、優酪乳等發酵乳製品

發酵乳製品,除了比一般乳品更容易被人體吸收外,內含益生菌的食物飲品,能改變細菌叢生態,健康維持。
 

增加食慾的食物4:海鮮類食物

新鮮魚類富含不飽和脂肪酸,對於健康和情緒有幫助,含有豐富的礦物鋅和維生素B群,如牡蠣等貝類海鮮,能刺激味蕾,增加食慾。
 

增加食慾的食物5:高營養的湯品

人參雞湯、番茄排骨湯這類營養豐富的湯品,香味四溢且容易入口,不僅可提供身體所需營養,同時也能幫助食慾增加。

5大增加食慾食物:天然辛香料、新鮮的水果和果汁、優格、優酪乳等發酵乳製品、海鮮類食物、高營養湯品

五、生活中增加食慾的7種方法

增加食慾可以多方面進行,包括飲食策略、生活方式和選用營養補充品等,這些方法有助於提高食慾,同時維持整體健康。小戴營養師提供以下實用的策略:

增加食慾方法1:清淡飲食,少量多餐

掌握小份量、低油鹽和多蔬果等原則,以不增加消化負擔為前提,提高營養吸收效率,增加食慾。
 

增加食慾方法2:優先選擇營養密度高、容易吸收的食物

若食慾變差只能少量進食,建議優先選擇營養價值高且好吸收的食物,如雞肉、魚、豆類和乳製品,維持基本生理機能所需,有助於日後的恢復食慾。
 

增加食慾方法3:避免餐前飲用含糖飲料

頻繁的飲用含糖飲料,會影響大腦對飲食的判斷,尤其是正值發育期的孩童,容易造成隱性飢餓。
 

增加食慾方法4:適度且規律的運動

適當且規律的運動,能調節代謝和提升身體飢餓感,促進食慾。
 

增加食慾方法5:建立完善的舒壓方式

憂鬱、焦慮與壓力情緒,是食慾不佳的主要原因之一。建立屬於自己的紓壓方式,如瑜珈、冥想等放鬆訓練,或愉快的用餐環境等方式,有助於降低情緒對食慾產生的負面影 響。
 

增加食慾方法6:避免不健康的生活習慣

避免熬夜、過量飲酒等不健康的生活習慣,長期保持健康生活,能有助於提升食慾。
 

增加食慾方法7:適當補充營養補充品

保健品並不能幫助增加食慾,僅有幫助消化、營養補給的功能。如有補充保健品的需求,可攝取維生素、礦物質,或選擇補充好菌和酵素等,能幫助維持消化道機能的保健品。

增加食慾7方法:清淡飲食,少量多餐、選擇營養密度高、易吸收食物、避免餐前飲用含糖飲料、適度且規律的運動、建立完善舒壓方式、避免不健康生活習慣、適當補充營養補充品

六、增加食慾吃益生菌有效嗎?

許多人說食慾不佳、腸胃不好吃益生菌,但目前沒有具體的科學實證,證實益生菌能夠幫助增加食慾。想增加食慾,建議尋求醫師或專家的診斷進行改善為佳。根據最新醫學期刊-藥理學研究《Pharmacological research》的綜論文章5,認為益生菌對人體的幫助,主要有幫助消化、幫助維持消化道機能的效果。如想調整體質,可以考慮以下益生菌菌種:

  1. 鼠李糖桿菌 - Lactobacillus rhamnosus GG (LGG) 

  2. 長雙歧桿菌 (龍根菌) - Bifidobacterium longum

  3. 布拉迪酵母菌 - Saccharomyces boulardii

  4. 嗜酸乳酸桿菌 - 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

  5. 雙歧桿菌 (比菲德氏菌) - Bifidobacterium bifidum
     

七、沒胃口,缺乏食慾的Q&A常見問題

Q1.  早上沒食慾想吐的原因?

以下是常見早起沒食慾,甚至偶爾想吐的原因說明6-8

  1. 缺乏充足睡眠
    睡眠問題會影響身體的荷爾蒙平衡,導致早上起床時沒有食慾。

  2. 脫水
    經過一整夜的睡眠後,身體可能會處於輕微脫水狀態,脫水有時會抑制食慾。

  3. 胃食道逆流
    胃食道逆流,造成胃與食道灼傷,會在早晨時造成不適、想吐,而影響食慾。
     

Q2.  肚子很餓卻沒胃口原因?

這種突然沒食慾的奇特情況,多數反映出身體的疾病和健康狀況不佳9-12,以下是相關原因整理

  1. 胃食道逆流
    胃食道逆流的患者,除了食慾不振,也會合併腹脹、胸口灼熱、喉嚨痛的症狀。

  2. 心血管疾病
    影響消化道血液循環,造成消化機能下降,也會使得食慾減退。

  3. 惡性腫瘤
    癌症發生時,沒食慾常常是許多病人共同的徵兆。

  4. 肝臟疾病
    急性、慢性肝炎、肝硬化甚至是肝癌,都會出現嚴重食慾不佳。甚至出現空腹噁心。

若出現上述原因,請盡速就醫,尋求醫療協助。此外,這也有可能是因為壓力大沒胃口的關係。
 

Q3.  沒食慾想吐、拉肚子沒胃口怎麼辦?

建議多喝水以避免脫水,特別是出現嘔吐或腹瀉時13。建議選擇易消化的食物,如稀飯、吐司或香蕉,這些食物能幫助緩解胃腸不適。

並且避免油膩、辛辣或高脂肪的食物,因為這些可能會加重症狀。如果症狀持續或加重,應及時就醫,尋求專業醫療建議並對症治療。此外,保持良好的作息和飲食習慣,減少壓力,有助於預防這些症狀的發生。
 

Q4.  肚子脹脹的沒食慾原因?  

肚子脹脹的且沒食慾,可能由多種原因引起。常見的原因包括消化不良、脹氣14、便秘和食物不耐受。例如,進食過快、吞嚥空氣、過量攝取碳酸飲料或難以消化的食物,可能導致腸胃積氣,讓人感到腹脹和食慾不振。

建議找出消脹氣的方法,像是服用脹氣藥、按摩等,或尋求醫師的協助。

 

家人有食慾不佳的問題?【豐傑生醫】營養師的一對一諮詢,幫助健康維持!

豐傑生醫的一對一營養師諮詢,讓我們根據沒食慾的具體情況,提供個別化專屬的飲食建議和行動方案,幫助你或你的家人恢復健康的食慾,重新享受美味的每一餐!

豐傑生醫營養師的一對一諮詢

 

關於豐傑生醫

豐傑生醫盼成為消費者信賴第一品牌。

我們想傳達給大家就是最真實且正確的保健概念,致力研究適合亞洲人的配方,選擇最自然健康的原料及天然植萃為主軸,選用最純粹的原料與配方,加上足量成分,真正做到幫助健康,讓您感受到有感、安全且專業。希望這些精心研發的產品,能由內而外守護全家人,成為消費者信賴度第一的品牌。

豐傑生醫專業團隊

參考文獻

  1. Samnieng P. Appetite loss and related factors in community-dwelling elderly Thai. Int J Clin Prev Dent 2014;10(1):23-30. Available at: http://www.ijcpd.org/journal/view.html?volume=10&number=1&spage=23&year=2014
  2. Andreae C, Strömberg A, Årestedt K. Prevalence and associated factors for decreased appetite among patients with stable heart failure. J Clin Nurs 2016;25(11-12):1703-1712. 
  3. Lee JS, Kritchevsky SB, Tylavsky F, et al.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impaired appetite in well-functioning community-dwelling older adults. J Nutr Elder 2006;26(1-2):27-43.
  4. Albuquerque G, Lopes C, Durão C, Severo M, Moreira P, Oliveira A. Dietary patterns at 4 years old: Association with appetite-related eating behaviors in 7-year-old children. Clin Nutr 2018;37(1):189-194. 
  5. Noormohammadi M, Ghorbani Z, Löber U, et al. The effect of probiotic and synbiotic supplementation on appetite-regulating hormones and desire to eat: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-analysis of clinical trials. Pharmacol Res. 2023;187:106614. 
  6. Spiegel, K., Tasali, E., Penev, P., & Van Cauter, E. (2004). Brief communication: Sleep curtailment in healthy young men is associated with decreased leptin levels, elevated ghrelin levels, and increased hunger and appetite. 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, 141(11), 846-850.
  7. Armstrong, L. E. (2012). Challenges of linking chronic dehydration and fluid consumption to health outcomes. Nutrition Reviews, 70(suppl_2), S121-S127.
  8. Vakil, N., van Zanten, S. V., Kahrilas, P., Dent, J., & Jones, R. (2006). The Montreal definition and classification of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: a global evidence-based consensus. American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, 101(8), 1900-1920.
  9. Dent, J., El-Serag, H. B., Wallander, M. A., & Johansson, S. (2005). Epidemiology of gastro-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: a systematic review. Gut, 54(5), 710-717.
  10. Leff, L. P., & Jones, B. (2010). Heart disease and the gastrointestinal tract. Gastroenterology Clinics of North America, 39(1), 19-25.
  11. Vissers, P. A., Thong, M. S., Pouwer, F., Zanders, M. M., Coebergh, J. W., & van de Poll-Franse, L. V. (2013). The impact of comorbidity on health-related quality of life among cancer survivors: analyses of data from the PROFILES registry. Journal of Cancer Survivorship, 7(4), 602-613.
  12. Morley, J. E., Thomas, D. R., & Wilson, M. M. (2006). Cachexia: pathophysiology and clinical relevance.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, 83(4), 735-743.
  13. Barrett, K. E., Barman, S. M., Boitano, S., & Brooks, H. L. (2010). Ganong's Review of Medical Physiology. McGraw Hill.
  14. Drossman, D. A. (2006). The 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 and the Rome III process. Gastroenterology, 130(5), 1377-1390.

延伸閱讀